观点
查看相关公告
二季度市场经历一季度大幅波动后,延续较弱走势,上证指数跌幅2.4%,深圳成分指数跌幅5.9%,创业板指数跌幅7.5%,市场结构分化较大。4月采购经理人指数50.4%,而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下行至49.5%,经济表现较弱,导致市场继续走弱。
短期看经济发展面临众多的不利因素,如有效需求不足、行业产能过剩、社会预期偏弱等等,从中期视角来看,经济基本面处于底部震荡阶段,在经济转型过程中,波动及阵痛在所难免,但经济中不乏有亮点,如出口数据表现依然强劲、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已经出现了底部复苏迹象,国内工程机械经历了近四年的下行,基本面迎来了改善等等。
从配置方面,看好底部复苏明显的电子半导体行业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电、机械、造船等行业。
2024年一季度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,PPI、CPI等数据表现仍然较弱,3月份CPI同比上涨0.1%,PPI下降2.8%,出行数据表现相对较好,耐用品表现较弱。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,中证1000波动达到29%,沪深300振幅也达到了14.6%。
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,情绪宣泄较为极致,配置上没有做大的变动,主要集中在机械、公用事业、医药、消费、科技等方向。展望未来市场仍然以结构性机会为主,主要在有强竞争力、格局清晰的智造业方向寻找机会。
四季度市场情绪较为低迷,主要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下跌,其中沪深300跌幅7%,创业板指跌幅5.6%,上证指数跌幅4.4%。经济层面在三季度恢复后略有放缓,对市场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。
观点及操作没有大的变化,当前市场估值位置已经达到了历史底部区域,分红角度上看整个A股分红已经超过2%,在大类资产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,在市场底部区域中积极寻找优质个股,产品配置上看依然偏成长风格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以此种风格为主。
本报告期内,市场跌幅较大,深圳弱于上证,创业板跌幅更是达到9.3%,整体上看政策及经济复苏均低于预期,市场情绪比较悲观,电新、TMT、军工、社服、机械跌幅较大。
国内经济各项指标已经出现了企稳复苏迹象,市场经过大幅下跌,估值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,积极乐观看待市场,本产品相对均衡配置的情况下,偏重于产业升级的科技、医药等方向。
23年中期沪深300下跌1.2%,经济走出了复苏、下行的走势,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已经成为确定性的趋势,市场偏震荡格局,结构性机会将体现在科技创新等方向,本产品主要关注半导体、新能源、AI、医药等方向。
IC设计厂商基本面已经基本见底,全球半导体周期预计在23年下半年见底,并在AI的驱动下迎来向上的拐点,国内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也比较明确;光伏的硅料价格已经达到比较低的水平,下游装机将迎来爆发,新能源车渗透率仍然比较低,在国际比较优势中,新能源车产业链仍然有巨大的投资机会;在汇率波动影响下,香港市场估值比较低,相应增加香港市场的配置比例。
在地产数据转弱及出口预期较低的情况下,市场对经济的判断比较悲观,由强复苏向弱复苏转变。同时在AI的具有革命性创新引领下,A股市场走出了一个比较剧烈的变化,以AI为代表的板块大幅上行,与经济周期相关的行业及个股跌幅较大。
本报告期内,本基金增加了半导体为代表的TMT行业配置,配置的主要方向为半导体、汽车零部件、医药、光伏储能、机械等,半导体产业周期基本进入到下行的底部区域,另外自主可控的情况下,先进的半导体设备仍然是我国科技走出困境的必经之路。
我们坚定的看好高端制造业的观点不变,其中如解决卡脖子的半导体设备、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,也不乏在全球智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、光伏等优质公司。在宽的行业中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。
2022年外部事件对资本市场冲击较多,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,美国超预期通胀引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,国内疫情超预期引发经济下滑,总体导致港股、A股大幅下行,沪深300下跌21.6%,创业板指下跌29.7%,成长股表现更加弱势。
经过2022年市场大幅下行,A股估值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吸引力,展望2023年欧美加息、国内疫情等对国内影响逐步减弱,在外需减弱的条件下,启动内需是2023年主基调,资本市场信心恢复后A股会有不错的回报。
2022年以新半军为主体的盈利非常好的成长型公司,股价却经历了惨烈的下跌,估值大幅压缩,从中长期看,经济从量向质发展,优质公司将依靠自身业绩从市场中脱颖而出,本产品寻找未来产业的优质成长型公司,独立、深入思考产业发展趋势,追求确定性的同时回馈于投资者。
回顾2022年前三个季度,多重超预期的风险事件持续冲击着资本市场,地缘政治冲突、国内疫情反复、美国超预期通胀等等持续扰动,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,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少见的23%,虽好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幅度,但接近于2011年、2018年市场跌幅,当前时点要乐观的看待市场,积极寻找投资机会。
从全球角度上看,能源问题仍是当前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,从中期看,制造业的再次分配是各国争夺的核心。国内面临经济转型、疫情反复、国际冲突等各方面压制,经济环境异常复杂,从未来角度上看,我国的经济环境相较于欧美仍处于有利位置,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仍然面临上行的可能,美国企业报表已经尽显疲态,欧美面临经济的下行周期,中国将是一个较好的上行周期。中国制造业已经在疫情环境中得到了检验,并彰显出超强的实力,无论是光伏等新能源、还是电车等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。
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中,本基金耐心地寻找投资标的,本基金认为制造业在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具有优势地位,努力寻找在国际、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,与产业、公司共成长。
二季度行情主要反映的是对国内疫情的修复。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,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分别对国内疫情进行了过度反应。本轮过度的反应,以及其后5-6月的大幅反弹,与2020年疫情有其相似之处,也有不同之处。本轮反弹的结构性特点更加突出,反弹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下跌幅度较大的成长板块,而不像2020年是整个市场的大反弹。截止二季度末,反弹幅度和时间都已经比较充分,市场又进入了比较尴尬的阶段。目前的市场与2021年底并没有什么不同,仍然是结构分化严重。如果市场没有经历较为充分的调整,就很难指望市场出现较大的行情。目前判断下半年的市场,仍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。与调整并不充分的A股相比,港股市场的调整无论在时间上,还是幅度上都更为充分,目前我们判断未来一年,港股市场的机会大于A股市场。
我们在A股市场主要配置新能源、先进制造方向,而在港股主要配置TMT和医药方向。我们在一季度末增加了新能源的配置比例,在二季度大幅反弹后,目前小幅降低了新能源配置比例。目前除新能源方向仍需要估值消化之外,其他三个方向都处于底部区域。
一季度行情更多是去年行情的延续,去年前三季度强势的板块,仍然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,而低估值板块相对抗跌。今年一季度市场遭遇了俄乌战争,国内疫情,美国利率上行的三重压力,同时再叠加一些结构性的高估值,市场表现不佳。截至一季度末,二季度初,市场的估值分化有所收敛,但仍然结构性存在低估与高估。展望整个上半年,市场的压力仍会较大,因为国内疫情仍会反复,我们仍然没有找到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,而美国的利率上行趋势仍未结束,给国内的货币宽松带来巨大的压力。汇率与利率之间,也需要找到平衡点。我们判断,市场会在下半年迎来转机,新的平衡点找到后,对应较低的估值,市场将迎来转机。我们的产品目前仍然坚持A股港股均衡配置,目前我们判断未来一年,港股市场的机会大于A股市场。
我们在A股市场主要配置新能源、先进制造方向,而在港股主要配置TMT和医药方向。目前除新能源方向仍需要估值消化之外,其他三个方向都处于底部区域。近期密集出台了诸多政策,A股市场的政策底已经比较明显,后期我们仍将观察市场底部的明朗。而港股市场,大概率市场底部已经探明,市场将逐步迎来转机。
今年的A股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,在3月份之前,市场中价值风格占优,3月之后,成长风格占优。二季度以来,市场以新能源与半导体为代表的成长风格,出现了大幅的超额收益,机构投资者对相关概念异常追捧。进入三季度以来,市场又开始炒作周期品,化工煤炭钢铁有色电力等行业,诸多股票创出了历史新高。但我们对此表现出了一定的疑虑,我们认为市场似乎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结构性泡沫,资金抱团效应过于明显。因此四季度我们继续对A股持仓行业和品种做出调整,随着市场的结构性变化,我们增持了化工、家电等行业,减持了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等行业。四季度产品净值下跌幅度较大,主要是香港市场出现了较大的跌幅。港股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前期部分板块涨幅较大,出现了系统性的回调。代表性的是医药和消费两个板块,估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。二是市场对于政策的担忧进一步升级。代表的是互联网和医药板块。三是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,导致外资担忧系统性金融风险。进入四季度后,以上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,但市场的惯性仍在持续,需要一个缓慢的见底过程。由于今年的下跌,无论医药互联网消费,还是金融地产,都处于合理或低估的状态。同时整个市场明显降温,几乎没有泡沫出现,这就为后期市场走出慢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
市场总是在不同风格间变换,但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挖掘是一以贯之的,我们坚信A股市场将会继续进化,逐渐与国际接轨,将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上市公司,我们将坚持投资风格,与优秀企业一起成长。
今年前三季度的A股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,在3月份之前,市场中价值风格占优,3月之后,成长风格占优。二季度以来,市场以新能源与半导体为代表的成长风格,出现了大幅的超额收益,机构投资者对相关概念异常追捧。进入三季度以来,市场又开始炒作周期品,化工煤炭钢铁有色电力等行业,诸多股票创出了历史新高。但我们对此表现出了一定的疑虑,我们认为市场似乎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结构性泡沫,资金抱团效应过于明显。因此三季度我们继续对A股持仓行业和品种做出调整,随着市场的结构性变化,我们增持了化工、家电等行业,减持了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等行业。三季度产品净值下跌幅度较大,主要是香港市场出现了较大的跌幅。港股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:一是前期部分板块涨幅较大,出现了系统性的回调。代表性的是医药和消费两个板块,估值出现了一定的泡沫。二是市场对于政策的担忧进一步升级。代表的是互联网和医药板块。三是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,导致外资担忧系统性金融风险。但进入四季度后,以上三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,由于三季度的下跌,无论医药互联网消费,还是金融地产,都处于合理或低估的状态。同时整个市场明显降温,几乎没有泡沫出现,这就为后期市场走出慢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。
市场总是在不同风格间变换,但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挖掘是一以贯之的,我们坚信A股市场将会继续进化,逐渐与国际接轨,将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上市公司,我们将坚持投资风格,与优秀企业一起成长。
A股市场在二季度走势高度分化,权重蓝筹股走势低迷,震荡下行,创业板50为代表的成长股,走势强劲。光大阳光智造在二季度配置以蓝筹股为主,也配置了新能源板块。但我们认为市场的成长板块有较大的估值泡沫,同时我们认为蓝筹股的低迷是阶段性的,蓝筹股的估值已经相当有吸引力。后期我们会逐步降低对成长板块的配置比例。在港股方面,二季度港股走势较为和缓,除医药股走势较强之外,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股,出现了较大的调整。我们对港股市场下半年走势较为乐观,港股市场没有明显的泡沫出现,科技股经过较大的调整,迎来了配置良机。我们在二季度没有进行大的持仓调整,在三季度,我们将继续持仓调整,逐步避开估值过高的板块。
一季度我们继续对持仓行业和品种做出调整,随着市场的结构性变化,我们增持了化工、家电等行业,减持了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等行业。截至四季度末,我们的仓位维持在92%左右。
A股市场在过去两年时间中,陆续经历了经济下滑、贸易战、去杠杆、疫情等外在冲击的洗礼,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。目前市场表面上波澜不惊,实际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。过去三年中,除金周期股外,所有的股票估值均有所抬升,整个市场的定价已经相对合理。经历了三年的大幅上涨,市场平均估值已经不低,诸多股票股价均创出了历史新高,市场又一次出现了局部的泡沫。
市场总是在不同风格间变换,但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挖掘是一以贯之的,我们坚信A股市场将会继续进化,逐渐与国际接轨,将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上市公司,我们将坚持投资风格,与优秀企业一起成长。
2020年一季度国内新冠疫情爆发,全球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,得益于国内有力的疫情控制举措,二季度国内经济逐渐走出疫情冲击,内需逐渐恢复。三季度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,外资开始回流,A股和港股市场出现反弹,其中成长板块反弹最大,内需板块相对稳健。四季度市场开始演绎经济复苏逻辑,顺周期板块开始表现。
四季度集合计划净值上涨约20%,期间中证800指数上涨11%,跑赢指数,四季度我们继续对持仓行业和品种做出调整,随着市场的结构性变化,我们增持了化工、家电等行业,减持了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等行业。截至四季度末,我们的仓位维持在92%左右。
A股市场在过去两年时间中,陆续经历了经济下滑、贸易战、去杠杆、疫情等外在冲击的洗礼,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。目前市场表面上波澜不惊,实际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。过去三年中,除周期股外,所有的股票估值均有所抬升,整个市场的定价已经相对合理。经历了三年的大幅上涨,市场平均估值已经不低,诸多股票股价均创出了历史新高,市场又一次出现了局部的泡沫。
市场总是在不同风格间变换,但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挖掘是一以贯之的,我们坚信A股市场将会继续进化,逐渐与国际接轨,将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上市公司,我们将坚持投资风格,与优秀企业一起成长。
三季度国内经济逐渐走出疫情冲击,内需逐渐恢复。市场信心恢复,外资开始回流,A股和港股市场延续反弹走势,其中成长板块反弹最大,内需板块相对稳健。
三季度集合计划净值上涨约3.37%,期间中证高端制造指数上涨7.56%,跑输指数,主要原因是产品进行了持续营销,仓位在七八月一直被摊薄。三季度我们继续对持仓行业和品种做出调整,随着市场的结构性变化,我们增持了化工、家电等行业,减持了新能源汽车、电子等行业。截至三季度末,我们的仓位维持在90%左右。
A股市场在过去两年时间中,陆续经历了经济下滑、贸易战、去杠杆、疫情等外在冲击的洗礼,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。目前市场表面上波澜不惊,实际已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。过去三年中,除金周期股外,所有的股票估值均有所抬升,整个市场的定价已经相对合理。经历了三年的大幅上涨,市场平均估值已经不低,诸多股票股价均创出了历史新高,市场又一次出现了局部的泡沫。
市场总是在不同风格间变换,但我们对于企业价值的投资挖掘是一以贯之的,我们坚信A股市场将会继续进化,逐渐与国际接轨,将会诞生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上市公司,我们将坚持投资风格,与优秀企业一起成长。